利州天曌山羊的基本介绍利州天曌山羊业进步与陕南一带同步,但养羊业长期不为大家所看重,可能是因为打猎业蔓延的制约之故,喜欢猎食野猪、野羊、野兔等等,而放松利州天曌山羊的饲养。据民国十一年所修《广元县志》记载:“……羊只有山羊(俗称火羊)一种,...

利州天曌山羊的基本介绍
利州天曌山羊业进步与陕南一带同步,但养羊业长期不为大家所看重,可能是因为打猎业蔓延的制约之故,喜欢猎食野猪、野羊、野兔等等,而放松利州天曌山羊的饲养。据民国十一年所修《广元县志》记载:“……羊只有山羊(俗称火羊)一种,饲养者亦少,山泽民居间有从事牲畜利州天曌山羊到百余头者,然不容易夫……”。所以在清末的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川劝业道编《四川第四次劝业统计二》家务第二十六表家畜(四川家畜分县统计表)载:利州天曌山羊共830只。1942年达到15000只,1944年达到26000只,这与利州人民为了支援“抗日”奋发进步生产是分不开的。而解放战争时期,可能是广元在国民党统治区,因为战乱,官不为民作主故,至使利州天曌山羊生产一度回落,到1949年广元县的山羊仅存2227只。
建国后,因为中共和人民政府对进步畜牧业的看重,为了改良利州天曌山羊品种提升养羊效益,50年代初在天曌山牧场派员引进四川铜羊,金堂黑羊与奴比羊0羊、萨能山羊0羊等品种,对当地土种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开始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并打造三堆分场后,逐步将利州天曌山羊移往曾家山牧场饲养;七十年代初第三引进四川铜羊改良“两场”低产羊;1972年又引绵羊仍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均因绵羊不适应,而被自然淘汰。
利州天曌山羊,非常适应利州的自然生态环境,经引种改良形成了数目较大的杂交利州天曌山羊群体,为了提升利州天曌山羊板皮的品质,改造劣质羊、又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两次前往汶川、大邑等地引进肉皮兼用地方良种四川铜羊作为父本,与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因为利州天曌山羊获得了好的改良成效,在70年代初选育出利州天曌山羊育种群,加之国家颁布了一系统的鼓励羊业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利州天曌山羊生产进步。1979年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50000只,创最高历史水平。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利州天曌山羊新产品种群后,为加快育种进程,丰富其新产品种的遗传基础,提升养羊生产力,于1984年至1988年间,又先后三次引进土根堡公羊、两次引入奴比公羊,给坚持育种方向和生产方向提供了依据。经“七五”、“八五”连续根据“加大本选、打造品系、提升品质、扩大群体”的技术路线,进行利州天曌山羊肉用性能的选育攻关,使之达到了新产品种的规范和条件,更有力的推进利州天曌山羊生产。1995年品种验收、鉴别、审定时,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80000只,创立了数质兼优的又一历史最高水平。
利州天曌山羊生产在本世纪内创立了三个历史最高水平,不只数目增加,而且羊群品质提升,养羊效益增加。因为利州天曌山羊的育种和新产品种的培育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利州天曌山羊由数目型的局面,持续的向水平型转变,到二十世纪末,一个养羊治富的浪潮正在利州区兴起。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利州天曌山羊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120户。2004年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35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