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润饼皮/泉州春饼

润饼皮/泉州春饼的基本介绍润饼皮是泉州的传统小吃,用来包裹馅料的一种面皮。泉州润饼又称“春饼”,是泉州独具特点的节俗食品,是闽南一带颇具影响的地方特点小吃之一。吃春饼是泉州世代相传的风俗,古已有之,因之春饼皮制作技艺应运而生。泉州润饼皮制作...

润饼皮/泉州春饼的基本介绍

润饼皮是泉州的传统小吃,用来包裹馅料的一种面皮。泉州润饼又称“春饼”,是泉州独具特点的节俗食品,是闽南一带颇具影响的地方特点小吃之一。吃春饼是泉州世代相传的风俗,古已有之,因之春饼皮制作技艺应运而生。泉州润饼皮制作的主要材料是由上等优质面粉、过滤后的清水和食盐组成,制作的润饼皮厚薄均匀、口味筋道、互不相粘。

每年清明节,泉州人有吃润饼的风俗。薄且劲道的润饼皮,加入五颜六色的蔬菜、海鲜与肉类等,辅之芫荽、花生碎、浒苔等,仿佛把“春”卷入了口中。这道传承下来的古早味,不止是泉州人的节日必须具备,更蕴含着祖辈们的人情密码。

在泉州,润饼是家庭聚会的要紧饮食,其又叫薄饼、春饼,“春”在闽南语中“剩”之谐音,表示年年有剩余之意,也意寓“包金包银”“包山包海”,象征“团团圆圆”“金山银海”的好彩头。作为侨乡,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漂洋过海谋生,将这道独特风味带往国外。因此,润饼又被叫做“思乡菜”。客居异乡,吃着润饼,他们与家乡的间隔不再遥远。

商品特征

润饼皮厚薄均匀、又白又柔韧,口味筋道。

历史民俗

吃春饼是泉州世代相传的风俗,古已有之,因之春饼皮制作技艺应运而生。

泉州较有代表性的“西街春饼皮”始创于清光绪末年,其开创者傅维长自幼跟随傅氏宗亲族长学习春饼皮制作技艺。艺成出师后,举家迁往泉州西街一带,凭着师傅传承的技艺和诀窍,开始春饼皮的制作和经营。

第二代传承人傅金钟在继承傅维长春饼皮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磨面泥的搅拌技艺,依据不一样的季节和气候,用不一样的比率下材料,并在面泥的搅拌过程中,充分借助臂膀的灵活性,搅拌出既有粘度又有韧度的面泥,其烙制的春饼皮既白又韧。

第三代传承人从小随父学艺,勤学苦练,非常快就熟练地学会了春饼皮的一整套制作技艺,并在火候的学会上有新的突破。

做法

泉州润饼皮制作的主要材料是由上等优质面粉、过滤后的清水和食盐组成。第一将这三样材料按诀窍中的比率倒入一个口径和高度一样的大木桶内,用T型圆木棍进行反复数小时搅拌使之成为面泥;第二是春饼皮的烙制工序,先用木炭在炉中生火,等到炭火的热度达到烙制热度后再把平底煎锅搁在炉火上,让锅底受热均匀,热度能维持长久,这个时候烙制出来的春饼皮不容易沾锅,不容易烙焦,并且又韧又香,口味筋道。要依据不一样的火源,配合不一样的烙制技艺,使烙制出的润饼皮达到好的口味。烙制时,手中的面泥需不停地上下晃动,时不时的旋转,手腕动作柔和、灵活,下锅机会准,速度快,飞速把面泥往锅里轻轻一擦,一张张大小相同、厚薄均匀、口味筋道、互不相粘的润饼皮就烙制好了。

润饼皮/泉州春饼的获奖荣誉

2010年,泉州润饼皮制作技艺是福建泉州传统技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品尝食用方法

润饼菜讲究荤素搭配、口味丰富,其用料自由,可加入五花肉、海蛎、胡萝卜、高丽菜、嫩豆干等主料和芫荽、花生仁、浒苔、豌豆等辅料,全依个人爱好。其中,花生仁、浒苔和芫荽是“灵魂”,这也是经典的润饼食用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润饼皮/泉州春饼: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1/1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