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隰县梨

隰县梨的基本介绍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

隰县梨的基本介绍

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味最佳。以肉厚汁多,口味脆香甜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国。

隰县属温带国内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9.8℃,降水量486.3毫米,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167天。土壤pH值8.0-8.3之间。有机质10.36-12.53克/千克,碱解氮53.83毫克/千克,有效磷7.93毫克/千克,速效钾125.92毫克/千克,适合种植梨树。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

梨是国内原产果树之一,《诗经秦风章》《晨风篇》就有“山有苞棣,隰有书隧”记载。隰县梨先后38次荣获优质商品奖,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11年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07年玉露香梨被中国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被晋祠宾馆选定为专供水果。隰县梨是隰县的主导产业,政府十分看重,近十几年,隰县政府先后在全县进步梨树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2013年,通过农商品地理标志登记审定并认证,隰县梨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销售量进一步扩大。全县梨种植面积13334公顷,其中盛果期果园6667公顷,年产优质梨20万吨。隰县梨产自海拔950—1450米的地区,果品色泽鲜艳、果面端正,含糖量高、口味纯正,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地。

隰县坐落于临汾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5°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西接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县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全县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90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现梨树种植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0万吨。

商品特征

外在感官特点: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内在品质: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味最佳;总糖含量≥6%;总膳食纤维≥0.8%;维生素C≥3mg/100g;维生素B1≥20μg/100g;维生素B2≥200μg/100g.;钙≥3.0mg/100g;铁≥0.05mg/100g;磷≥8.0mg/100g;钾≥50mg/100g,品质最佳。贮藏需要:果实耐贮藏,在自然土窑洞内可贮4~6个月,恒温冷库可贮藏6~8个月。

历史民俗

春秋时期,《诗经·晨风》中记载:“山有枹棣,隰有树檖”。“树檖”即梨的意思。

明清年间,“隰州金梨”成为宫廷贡品

隰县素有“金梨之乡”的美称,2013年来,隰县梨产业在隰县得到进步。

2016年,隰县村民成立梨果专业合作社。

获奖荣誉

2007年,隰县玉露香梨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展会金奖、山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获北京奥运果品推荐评选一等奖。

2009年,获山西特点农商品买卖展会金奖。

2013年4月15日,原中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隰县梨”推行农商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获第三届中国(山西)特点农商品买卖展会畅销商品奖;在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中获“中国梨王”称号。

2014年,在中外百年品牌对话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隰县玉露香梨荣获“中国大美梨”称号;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就展会上获“后稷特别奖”。

2015年,在首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隰县玉露香”入选中国果品地区公用品牌50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隰县梨: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3/23/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