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海南鸡屎藤粑仔

海南鸡屎藤粑仔的基本介绍海南鸡屎藤粑仔是一种来自于中国海南的地方特点小吃,以其独特的名字和风味闻名。鸡屎藤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具备滋阴壮阳、补气补血的效果,在海南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这种植物的叶子和茎部被用来制作粑仔,其独特的香味和营养成分深...

海南鸡屎藤粑仔的基本介绍

海南鸡屎藤粑仔是一种来自于中国海南的地方特点小吃,以其独特的名字和风味闻名。鸡屎藤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具备滋阴壮阳、补气补血的效果,在海南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这种植物的叶子和茎部被用来制作粑仔,其独特的香味和营养成分深受当地人喜欢。

鸡屎藤粑仔一般是在阴历7月初中一年级这一天食用,这已成为一种风俗,象征着大家对健康的祈愿和对家乡情感的怀念。粑仔的制作过程主要包含将鸡屎藤的叶子和茎部捣碎,混合糯米粉或其他淀粉类材料制成面团,然后搓成条状或小球形,最后煮熟。有的地方还会加入椰奶或红糖制成甜品,口味香甜滑润,很美味。

鸡屎藤粑仔不止是海南人民日常的美食,还是妇女产后、术后病人及体质虚弱者常见的滋补品。除此之外,它还常常被当作节日礼品赠送亲友,传递着温暖和祝福。

营养成分

鸡屎藤不只气味香醇,还具备多种医用效果。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籍记载,鸡屎藤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被民间称为“土参”。作为中草药入药,它能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还可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等。除此之外,鸡屎藤的茎和叶还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肝炎、痢疾、风湿骨痛和毒蛇咬伤等。

历史民俗

历史起源:鸡屎藤粑仔具体的由来时间很难考证,但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南方不少地方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琼海、文昌、万宁等市县较为常见,当地一些上年龄的老人表示,他们的曾祖母一辈就开始做鸡屎藤粑仔,据此可大致推定有百余年历史,甚至可能更久远,但现在暂无确切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具体年代。

名字由来:鸡屎藤其实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喜欢成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非常强。由于叶子用手揉烂后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所以得此不雅之名。在书本上,文人雅士为其起名字“鸡矢藤”以除臭,但民间仍喜欢“鸡屎藤”这个直白的称呼。

根据海南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年的7月初中一年级,也就是“鬼开门”的第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必吃鸡屎藤粑仔。在以前贫困的岁月里,孩子子一直盼着“做节”,由于可以吃到美味的。每年这时,也是鸡屎藤长得最茂盛的时候,大人孩子会到山坡上、水沟边采摘鸡屎藤叶子。在琼海,鸡屎藤是夜宵的主角,夏季有冰镇椰奶鸡屎藤粑仔,冰爽宜人香甜糯软;冬天有热腾腾的鸡屎藤耙仔,伴着红糖姜丝的香味。海南人还用鸡屎藤做鸡屎藤汤圆和鸡屎藤米粉等。

做法

筹备材料:采摘新鲜的鸡屎藤叶和浸泡过的大米。

制作粉末:将鸡屎藤叶和藤在太阳下晒干,并像中药一样打成粉,再与碾成粉的大米混合。

和匀成型:用水将粉末和匀,掐成约小指大小似小虫状的粑仔。

煮熟调味:待锅中水烧开后,下粑仔、姜丝、椰丝,再加适当红糖,稍滚一会儿即可起锅。或者可以加入椰奶和冰块,制作成类似清补凉的“椰奶鸡屎藤粑仔”。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海南鸡屎藤粑仔: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2/09/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