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广州珐琅

广州珐琅的基本介绍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是用粉碎研磨的石英、长石为主要釉料,涂施于加工过的金属制品表面,经干燥、烧制等过程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器依据制作技法分类,主要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前者以景泰蓝为代表,后者则以广州珐琅为代表。画珐...

广州珐琅的基本介绍

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是用粉碎研磨的石英、长石为主要釉料,涂施于加工过的金属制品表面,经干燥、烧制等过程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器依据制作技法分类,主要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前者以景泰蓝为代表,后者则以广州珐琅为代表。

画珐琅是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过烧制后显色,富有绘画趣味。画珐琅,分为彩绘与单色描绘两种,多画肖像、人物、风景、静物与历史神话、宗教画。除去制做瓶、盒、盘、碗以外,还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子的嵌件。做法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

广珐琅以透明珐琅工艺为主,透明珐琅分为软硬两类型型,硬透明珐琅透明度非常好,能透出刻在胎层的纹样装饰,透过光线,宛如浮光掠影,此种工艺制作的器物具备极高的赏析价值。这种精美的珐琅也深受皇室喜欢,因此成了贡品。然而清末战争四起,手工艺人奔波避难,无传人承续,制作硬透明珐琅工艺现已失传。软透明珐琅则较为容易见到,主要用在首饰上作点缀装饰。透明珐琅工艺复杂,胎体錾刻花纹,以一层银片贴花打底,再抹上硬透明珐琅,再贴一层金片花纹。高温烧制后,银片花纹在硬透明珐琅下若隐若现,别有趣味,而金片花纹则让器物流光溢彩,优美绝色。

广州画珐琅淡雅、古朴、细致、釉质温润细腻,画面可手绘写实,亦能书法表现。中彩珐琅属国内首创,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珐琅工艺的又一进步,将画珐琅工艺天衣无缝地融合在掐丝珐琅工艺里面,恰好填补了两种珐琅之不足。中彩珐琅工艺步骤是制胎、掐丝、焊丝后紧接着进行点蓝烧釉、绘画、烧彩、打磨抛光、镀金、烘干等工序。

商品特征

广珐琅与宫廷制作的珐琅器有肯定有什么区别,前者的胎体较薄,珐琅釉色较浓艳。用开光法进行装饰是广珐琅的显著特征。

历史民俗

广州珐琅制作工艺自清康熙年传入以来,历程了几百年的兴衰。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来自于15世纪中叶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区域,清康熙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英国人波西尔(S.W.Bushell)在《中国美术》中提到:“中国铜器上之笔绘珐琅,通称曰洋瓷,盖明其技之学自外人也。又名曰广东珐琅,因广东城为制此瓷中心点也。”

清代画珐琅历程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兴盛,期间形成广州、北京、苏州三大珐琅生产基地。其中最大产地是广州,不只有颇具规模的行业作坊,且向内廷输送画珐琅匠人,提供当地生产或进口的珐琅材料及数目庞大的成品。广州画珐琅工艺从鸦片战争开始衰落,民国初年一度兴盛,主要集中在大新路一带,俗谓“烧青”业,分煮釉料、打铜胎、画花三个行当,有200多人从业,商品有瓶、壶、盘、碗、盆等。1958年老艺人许锐洪等18人,组织炭步特种工艺烧青社,恢复珐琅生产,后来政府接收,更名为花县珐琅厂,有职员220多人,其商品很多进入国际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珐琅厂进行技术改革,研制出结合了画珐琅与掐丝珐琅技艺特征的新型工艺品——中彩珐琅。

做法

①制作铜胎:根据设计图像尺寸塑造铜制胎体。

②烧白釉:在铜胎上涂施一层白色珐琅釉,入炉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

③描绘图案:根据设计线稿,运用黑色珐琅彩点在器表、精细勾勒;再将商品置入炉中经750-800℃烧制,取出冷却后,再清洗商品表面的氧化物。

④依次上色:根据设计色样,按各色的珐琅彩料的熔融温度不同,分别绘制图案、再经焙烧凝固。

广州珐琅的获奖荣誉

2009年,广州珐琅被列入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广州珐琅又被列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广州珐琅: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1/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