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偏关荞面碗托

偏关荞面碗托的基本介绍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将糁子于前1日用水泡软,上拳揣成糊状,筛滤后舀入碗内上笼蒸,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出笼后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香油等配成汤浇入即可食。营养成分荞麦的营养价值主如果丰富...

偏关荞面碗托的基本介绍

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将糁子于前1日用水泡软,上拳揣成糊状,筛滤后舀入碗内上笼蒸,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出笼后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香油等配成汤浇入即可食。

营养成分

荞麦的营养价值主如果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

1.常常食用荞麦不容易引起肥胖症,由于荞麦含有营养成分高、平衡性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容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容易致使肥胖。

2.荞麦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成效,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进胰岛分泌,减少血糖。

荞麦一次不可食用太多,不然易导致消化不好的。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常常腹泻的人不适合食用。

商品特征

偏关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

历史民俗

建国前夕,因为交通不便,承德人极少可以吃上一顿白面。做小买卖的交易人,就在当地的特产——荞面上打起了主意,这类人以骆驼为交通工具,从周围各县驮回荞麦,加工成碗坨。

当时,承德的闹市区二仙居一带,开起了多家以荞面为主食的餐馆。周围还有十余家打地摊的小贩也售卖碗坨。因其地址在二仙居,所以老承德人都习惯于叫“二仙居碗坨”。

清代,康熙、乾隆等七帝,每年都要来承德巡幸打猎,并在避暑山庄驻跸,时间多至半年。那些王公大臣、后妃宫女们也随行前来。起初,住在山庄内的妃嫔宫女门,得知二仙居碗坨美味的消息后,就托太监出去购买,后来,又叫卖碗坨的小伙计往宫里给送。一来二去,二仙居碗坨身价随之大增,成了非常有知名度的一种小吃。

偏关荞面碗托的做法

常见制作方法

主料:荞麦

辅料:水

调料:食盐、五香粉

做法

1、荞面中加入盐、五香粉。

2、凉水和面,会感觉面团居然由硬慢慢和软(忽视我的胖手粗胳膊吧)。

3、然后再用凉水把面团慢慢羼开(书面语就是稀释开),稀释到用筷子挑起后能形成不断线的液态面糊。母亲说,千万不可以不和面直接搅成面糊,那样碗托吃起来不筋道。

4、把面糊舀入盘中,当然碗托应该是放入碗里,不过那样费煤气且不容易熟,咱们就改用盘子吧。(注意图中那一线面糊,不断线哦)

5、放入蒸锅,隔水蒸30min。

6、晾凉,再放入冰箱冷藏一会儿,即成。

7、翻个面看看,街上市场里买的多是这个造型,光溜的一面给人看。吃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是陈醋和蒜末,当然爱吃辣的可以加老干妈什么的。也可以打卤,鸡蛋皮、海带丝、豆腐干都是很好的卤料。

8、两种食用方法:

NO.1在盘子直接用刀把碗托划成菱形块,浇上调料卤料。用竹签或牙签挑着吃。

NO.2从盘底小心蹭起整张碗托,切成条或片用调料卤料拌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偏关荞面碗托: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9/04/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