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火烧的基本介绍范镇火烧又称泰山火烧,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泰安岱岳区范镇而得名,是范镇1、吃。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世界上最出名的火烧之一。销售量海内外八十多个国家和区域。制作历史悠久,到今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几经...

范镇火烧的基本介绍
范镇火烧又称泰山火烧,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泰安岱岳区范镇而得名,是范镇1、吃。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世界上最出名的火烧之一。销售量海内外八十多个国家和区域。
制作历史悠久,到今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几经工艺改造,现在已是驰名中外,家喻户晓,深受世界各国买家的喜欢。
商品特征
范镇油酥火烧丰富了火烧系列,尤其是它的酥脆,是其他火烧品种所没的。
历史民俗
范镇烧饼最早叫“徐家烧饼”,曾奉乾隆帝旨,做烧饼,博得皇帝赞誉,御笔题写了匾额,从此名声大振。
清初年间,范镇油酥火烧的开创者徐畅曾在一财主家做面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剩下的一些面叶撒上盐和面,和上油,和成面团,随手赶制成烧饼。经过烧烤后,发现烧饼口味十分美味,范镇油酥火烧由此诞生。随后经过几代人对火烧工艺的改进,范镇油酥火烧渐渐小有知名度。
乾隆四十五年春,范镇岱云寺又起庙会,徐家烧饼被邀请参加助兴。庙会第三天,知府携带一班衙役,簇拥着一位钦差大臣,来到烧饼铺棚前,让徐家烧饼二代传人徐亭贵接旨,立即到泰安岱庙御座候驾,现场表演当时闻名遐迩的泰山特产徐家烧饼的制作,需要打出上好的烧饼来。
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泰安,这次是为到泰山顶上烧香拜佛,为显示敬意,点名示意要泰山特产,而范镇油酥火烧就成为最佳选择。徐庭贵应召表演技术。其中徐家烧饼被最佳选择。徐亭贵接旨后,立即随钦差来到泰安,赶制最好的烧饼。当乾隆品尝了徐家烧饼后,龙颜大悦,随即题写了“徐家烧饼铺”字幅,御赐给徐亭贵。自此,徐家有了自己荣耀的烧饼铺牌匾。
自此,范镇徐家油酥火烧名声大振,火烧买卖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徐庭贵老祖宗就把乾隆皇帝御赐的字幅和圣旨保存起来,平常家人都得祭拜。而且由于老祖宗有的化,他在总结徐家火烧偏方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写出了‘徐氏烧饼秘诀’,并立下了‘德不道不传艺,艺不道不上炉,序不道不供应’的祖训。”
同治年间山东巡抚丁宝祯特邀第三代传人徐景文为座上宾徐景文题词“徐家烧饼,锦上添花”,又撰文大加赞赏,“徐家烧饼,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迁兴旺之意;其形圆,有团圆圆满之说;其层数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讲;其香浓,以示名闻四方矣。简之,徐家烧饼是瑞祥之面食也。”这个巡抚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宫保鸡丁的首创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借着他的褒誉,范镇烧饼名声更响了。
做法
一个火烧要经过18道工序才能走上大家的餐桌。捞麦、选面、发引面、熟面、发酵面、拌面、混面团、揉 面、化碱、面碱混合、接面、制酥油、试面、擀面团、上顶炉、烤制、凉透装箱。“这18道工序完全手工制作,缺一不可。
1,和面,熬酥油(用驴油熬的),芝麻盐,案板,擀饼的杖。火烧专用炉等。
2,把发好的面弄成纪子,用擀面杖干成条,一次在面饼上抹上酥油、还有芝麻或芝麻盐。然后卷起,擀成饼状。贴在炉上。
3,在炉面上熥一会,记得两面都要熥。然后放在抽子里烤。大约2分钟后就能看到一个正宗的范镇火烧了。
范镇火烧的获奖荣誉
被评为“山东著名商标”、被授与“国家无公害农商品”、被评为“山东名牌”、“山东免检商品”、“国家绿色食品”“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