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万县胭脂鱼

万县胭脂鱼的基本介绍在民间,“万县胭脂鱼”素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曾获得国际观赏鱼评比2、。目前,“万县胭脂鱼”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证明商标注册公告,万州区申报的“万县胭脂鱼”成功注册为全国地理标志证明...

万县胭脂鱼的基本介绍

在民间,“万县胭脂鱼”素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曾获得国际观赏鱼评比2、。目前,“万县胭脂鱼”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证明商标注册公告,万州区申报的“万县胭脂鱼”成功注册为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万县胭脂鱼”成功注册为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江湖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万州区是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殖基地和全国胭脂鱼最适合生态地区之一,“万县胭脂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将对有效借助和保护地区性优势特点农商品资源,促进现代优势渔业产业进步起到很大推进用途。

胭脂鱼繁育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胭脂鱼的“老家”在闽江,但由于环境的变化,现在,原产地闽江的胭脂鱼已近绝迹。不过,万州早就认识到了胭脂鱼的价值,从1973年就开始驯养“万县胭脂鱼”,当时万州是胭脂鱼的主产区。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多种缘由,这种鱼的自然资源日渐降低。为了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借助,万州开始研究“万县胭脂鱼”的人工繁殖。

在上世纪90年代,万州成立了“万县胭脂鱼”课题组,科研职员们从亲鱼的营养补充着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到2000年后,万州终于突破了人工繁殖“万县胭脂鱼”全部重点技术,叫人工繁育“万县胭脂鱼”获得成功。其产量也从当时一年10万尾,进步到目前约500万尾的水平。

据悉,目前,万州不但解决了“万县胭脂鱼”的人工鱼苗繁殖问题,其成鱼养殖量也达到1至1.5万公斤水平,饲料也达成了自产。“万县胭脂鱼”等长江上游名特鱼繁育技术,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生活习性

胭脂鱼爱好在水体中部和底部活动,不耐低氧。其体型奇特,特别幼鱼体形别致,游动文静,而且会随情绪变化改变体色;摄食频繁,属 杂食动物,无论食物状况怎么样均可进食,其食物包含 丰年虾、红蚯蚓和 蔬菜。胭脂鱼是 卵生动物,但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过成功的繁育。雄鱼在接近雌鱼时 头部和鳍上会出现 结节。

胭脂鱼生活在 湖泊、 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 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飞速敏捷。可与 波鱼、 鲐和黑线飞狐和平共处,但不可以与 石首鱼和 泥鳅混养。

成年胭脂鱼体长最长能达到1米,因为其成长缓慢,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活到25岁。一般6龄 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每年2月中旬(雨水节前后), 性腺接近成熟的亲鱼均要上溯到上游,于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长江的产卵场在 金沙江、 岷江、 嘉陵江等地。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胭脂鱼胭脂鱼成长较快,1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

商品特征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成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过成功的繁育。成年后的胭脂鱼会从原先的貌不惊人忽然蜕变成一只漂亮的“天鹅;性成熟后的胭脂鱼整体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惊艳无比。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万县胭脂鱼: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5/18/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