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为恢复《周礼》,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由陈蔡而厄于台,居然引发出了杨集这个毛笔之乡的一段千古佳话来。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无麻不成笔这个孔老夫子留下的经典直流转到宋明才被一位来自浙江的姓白的笔工所改写。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才日渐地...

孔老夫子为恢复《周礼》,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由陈蔡而厄于台,居然引发出了杨集这个毛笔之乡的一段千古佳话来。 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无麻不成笔这个孔老夫子留下的经典直流转到宋明才被一位来自浙江的姓白的笔工所改写。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才日渐地成了毛笔之乡。 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相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子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 白家毛笔自明朝到白山林先生,迄今已传十八代。现年73岁的白山林先生的爸爸白云翁(白山林爸爸的号)在清末民国,名满天中,饮誉大河上下,长江南北。 白云翁毛笔独门独艺。秘不外传。如今,白云翁毛笔约有80个系列,四个种类。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香锂、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园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从材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 白云翁毛笔制品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颇为字画大伙视为珍品,被字画大伙们誉为 如锥画沙、如意神笔。清探花程元璋对白云翁笔情有独钟,曾回县邑专程拜访,誉白家为制笔大师,清代著名理学家张沐对白云翁毛笔推崇备至,县邑李景梅在知赵县时曾以白云翁之笔书写赵州桥三字而哄动京师。 建国以来,以白山林先生为代表的白家毛笔第十七代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笔锋与牛角、塑料,有机透明玻璃进行了新的组合,具备实用耐久性和观赏性。中国字画院,河南字画界及北京、西安、太原的字画大伙欣然题写赞笔墨宝:纵观云飞、青山白云等,全国著名书法大伙陈天然欣然题写柔胜刚。1991年9月,河南委书记杨析综亲临杨集考察白家毛笔制作,并亲题妙笔生花四个字。上蔡县杨集镇白云翁牌毛笔现已成为字画家和国外侨胞的案头之宝。2007年被评为百年老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华特产网 »
“白云翁”毛笔: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3/17/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