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大米的基本介绍甘南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过度地带,嫩江中游右岸,处于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境内有“一江四河”,特殊的地点、独特的气候和水土资源条件,造就了甘南大米独特的品质。近年来,甘南县把水稻生产作为进步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甘南大米的基本介绍
甘南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过度地带,嫩江中游右岸,处于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境内有“一江四河”,特殊的地点、独特的气候和水土资源条件,造就了甘南大米独特的品质。
近年来,甘南县把水稻生产作为进步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狠抓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统一品牌,提升品质,做大效益,逐步延伸全产业链条,强力推进水稻产业进步。现在甘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8.5万亩,占总属耕地面积的27.7%,绿色食品认证标识30个,有机食品标识7个,水稻面积、水平、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形成,水稻生产呈现出了强劲的进步势头,已成为甘南县优化种植结构、达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甘南县坐落于我省西部风沙干旱区,属中温带国内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春秋天多风少雨,夏天高温、降雨集中,农作物生育期积温2400℃-2600℃,光照时数2791.7小时,全年无霜期135天,多年平均风速3.5米/秒。甘南县境内“一江四河”,有大、中、小型水库14座,剖析范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85×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05×108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71×108m3,地表地下重复量1.91×108m3。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很合适水稻的成长,并且优质。发挥井灌稻优势,科学合理布局。依据甘南县东南部易涝区土地相对平整、热量资源适合、地下水埋藏浅且储量丰富的优势,对低洼易涝的中低产田推行综合治理。根据甘南县水田进步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进步,宣传引导、群众自愿,先水源、后田间,自流、井灌同步进步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达成工程配套、旱育稀植等高产栽培新技术,逐步应用和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以适合的自然条件为首要条件,以现有水源为基础,努力开发新水源,以增打水田补水井和节水改造为内容,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和提升效益为目的,在巩固和改变原有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水稻种植规模,到现在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8.5万亩。
营养成分
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
商品特征
稻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透,支链淀粉含量高,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