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呼伦贝尔油菜籽

介绍: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依据油菜的种类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油菜籽系十字花科作物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欧洲、印度、中国、加拿大、法国、西德、日本。出口油菜籽...

  介绍:

  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依据油菜的种类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

  油菜籽系十字花科作物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欧洲、印度、中国、加拿大、法国、西德、日本。出口油菜籽较多的是加拿大和法国。总产量为亚洲最多,中国居第一。

  国内栽培油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称油菜为:芸苔本草纲目中说芸苔来自内蒙古,故名胡莱。因为油菜籽可以提油,后人称之油菜。

  菜籽为国内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莱的种殖面积历年都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30%以上,其产量占总油料的1/3以上,现达到约600万吨,超越了世界上最大油菜籽生产国加拿大。

  国内油菜的主要产区为长江流域各省,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2/3,产量占全国油菜总产量的85%以上,除北方以外,各地均有栽培。

1、油菜籽的分类

  国内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种类:

 1.芥菜型 又称高油莱、苦油莱、辣油莱或大油莱。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有浓厚辣味,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2.白菜型 又称短油菜、甜油菜和小油菜。子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3.甘兰型 即胜利油莱,是现在国内种植面积最多的一种。它产量高、子粒大,种皮多为黑褐色,千粒重一般在3克左右,含油率在40-45%之间。

  按季节分有秋种油菜和春种油菜。

2、油菜籽的品质鉴别

  辨别油菜籽的水平,第一应该注意籽实饱满、皮薄、大小、整齐均匀,鲜亮圆滑,然后看干湿程度和含杂多少;

 1.看干度 一般油菜水分低于10%为合乎标准。

 从菜籽的颜色及状况可辨别干湿程度。一般农民中的经验:七青、八黄、九开瓣、十足皮肉两开,是指油菜籽到七成干时,用指甲碾开时色发青,八成干时色发黄,九成干时一碾分成两瓣,晒到十成干时一碾皮肉立即分开。

 用手抓满一把菜籽,紧紧握住,子籽会发出嚓嚓的声音,并从拳两端和指缝间向外射出,将手放开时,掌内余籽依旧散开,不成团,是干籽,不然是湿籽。

 用手插入菜籽堆的深处,如感觉菜籽发热,而从堆内取出的菜籽呈灰白色,可以判定水分过大,会有发霉现象。

 2.验杂质 菜籽的杂质低于5%,即合乎标准。

 用手抄起一撮菜籽,放在手掌上左右晃动,籽粒在上,泥砂杂质留在掌心,然后估计杂质含量。

 取少量的菜籽,用筛于筛净,求其失去的重量,即知杂质所占的比重。

 应该注意辨别与油菜籽一样的野菜籽,如颜色灰暗,用手或硬物磨擦籽仁感觉坚硬,不可以成粉面;用衣袖一靠即能粘附其上的都是野菜籽。

保管方法:

1、油菜籽的贮藏特征

  油菜籽粒小,皮薄质软,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且收成正值霉雨季节,易吸湿返潮;且其含油量高,籽弹性非常强,散落性大,传热慢,不容易散热失水,易发热霉变,加之呼吸强度较高,利于酶的活性,因此常会迅速酸败。油菜籽发芽与霉变的速度也较快。

2、贮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入库的菜籽参照以前标准,可按纯度、无机杂质含量和水分含量来分级。

  油菜籽只须有一项不符合高中一年级级的规定需要,就归入相当的次一级。

  水平不好的种籽在下列状况下即归入不列级的:种籽有腐烂的或发霉气味的种籽,自行发热的种籽与有15%的发芽率的种籽。除此之外,含夹杂物10%和湿籽(水分高达15%)以上的也是水平不好之列。

  油菜籽依据含水量分为:干燥的含水分9%以下;中等干燥的含水分9-11%;潮的含水分11-13%;湿的含水分13%以上。#p#分页标题#e#

  依据油菜籽中无机杂质的含量,按纯度规定三种等级:纯净的、中等的、夹杂的。

  油菜籽入库时,要取样验收。依据种籽的湿度和纯度,分别储藏。含油量大的种籽适合储藏在容量不大的仓库中,以预防它们自行发热。

  各包的每个不同深处装上温度计,注意水分变化。壁蚤是十字花科种子最危险的害虫。在油莱籽及其它十字花科种子中,当水分含量过高时,壁蚤的繁殖特别飞速。

  遇有受壁蚤侵袭的种子,要经干燥处置。另外应预防种籽自行发热,因在种籽自行发热时,硫代葡萄糖甙会水解生成芥子香精油,引起贮藏菜籽中油脂发生质变。

  油菜籽的各种自行发热的型式可分成局部的、沿壁的、底层的、上层的和全方位的,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局部自行发热是很危险的,由于它较难被发觉。它们是在储藏好籽时,不只装入一些湿籽的状况下发生的。

  底层自行发热是在仓库中存有地下水时发生的。它浸渗种子的下层;上层自行发热发生在种子的顶部,大都是因为屋顶有问题或缺少通风所致;沿壁的自行发热是受邻近仓库中自行发热的种籽的影响而发生的;种子全方位的自行发热是在贮藏含有显著的高水分的种子,并在贮藏时没加以应有些照料下发生的。

  假如在仓中发现开始有自行发热的现象产生,应即出仓分选和干燥。

  为了防止散落种子,总是在油莱未完全成熟时,即当角果尚未干到张开的时候就该收割。在此状况下,种籽应放置在打谷场上使之成熟。假如此时遇雨,则种子在贮藏前需要进行干燥, 仓库应仔细消毒,在发现有害虫时,应准时用药剂加以处置。

  水分含量高的油菜籽干燥时应注意,温度太高会使种子中的硫代葡萄糖甙水解,并使芥子香精油转入种子的油分中。油菜籽干燥的温度不能高于80-85℃。

1概述

  油菜籽,也称为芸苔子,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国内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材料主要品种之一。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

  油菜籽中含有适量的芥酸,会干扰油菜籽及菜籽油的水平。油菜籽中还含有适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肯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2形态特点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即油菜籽。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因为果瓣失水缩短,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5.7%-9.6%,灰分4.1%-5.3%,油脂37.5%-46.3%。

3分类

  依据植物学形态特点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只种植前三类型型的油菜。

白菜型

  其特征植株较矮小,叶色深绿至淡绿,上 部薹茎无柄,叶基部全抱茎,花淡黄至深黄色,花瓣圆形较大,开花时花瓣两侧互相重叠,花序中间花蕾的地方多半低于周围新开花朵的平面,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染色体2n=20。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成长。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成长期短,耐低温,适合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区域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区域。另一种是中国南方的油白菜,它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主要特点是染色体2n=20,外形非常像普通菜鸟菜,是菜鸟菜的油用变种,株型较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茎叶发达,叶片较宽大,呈长椭圆或长卵圆形(叶全缘或呈波状),茎叶全抱茎着生,叶面蜡粉较少,半直立或直立,幼苗成长较快,须根多。种子有褐色、黄色或杂色三种,含油率38%~45%,中国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黄油菜均属此类。这种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芥菜型

  原产于非洲北部,广泛分布于欧洲东部、中亚细亚、印度、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干旱区域和高原区域。在中国栽培的芥菜型油莱有两个变种,即少叶芥油菜和大叶芥油菜,这两个变种的染色体数2n=36,这两个种系由白菜型原始种(2n=20)和黑芥(2n=16)自然杂交后异源多倍化进化而来的,自交亲和性高。少叶芥油菜茎部叶片较少而狭窄,有长叶柄,叶缘有明显锯齿,上部枝条较纤细,株型较高大,分枝部位较高,如高油菜、辣油莱、苦油菜及大油菜均属这类,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各省。大叶芥油菜茎部叶片较宽大而坚韧,呈大椭圆形或圆形,叶缘没有明显锯齿,叶面粗糙,茎叶有明显短叶柄,分枝部位中等,分枝数多,株型较大,如高脚菜籽牛耳朵、马尾丝等地方品种属此类型型,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各省。芥菜型油菜特点主根入土较深,主根和茎秆木质化程度高,抗旱耐瘠抗寒性强,适应性强,不容易倒伏,生育期比白菜型长,抗病性介于白菜型和甘蓝型之间,种子较少,种皮多为褐色、红褐色及黄色,含油量较低,一般为30%~40%,种子有辛辣味。芥菜型油菜适合国内西北和西南区域人少地多、干旱少雨的山区种植。#p#分页标题#e#

甘蓝型

  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西部区域,染色体数2n=38。其特点是:叶色较深,叶质似甘蓝,叶面一般被有蜡粉,茎部叶形椭圆,叶片有琴状缺裂,薹茎叶半抱茎着生,幼苗匍匐或半直立,分枝性强,枝叶繁茂,细根较发达,抗寒、耐湿、耐肥,抗霜霉病能力强,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花瓣大,花黄色,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种皮呈黑色、暗褐或红褐色,少数暗黄色,种子含油量较高,一般为35%~50%。

4成长习性

  油菜是长日照作物,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油菜整个生育期是在日平均气温22℃以下完成的,当气温高于3℃时,油菜籽才能发芽出苗,因区域间气候有差异,致使油菜种植季节不同,因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在平均气温下限为10℃、最冷月平均气温下限为-5℃时的油菜仍可安全越冬,具备这种气候条件的区域可以种植冬油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冬天冷凉、春天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冬油菜,冬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出苗后,需在0~5℃左右的低温下经过15~30天的春化才能现蕾、开花、结果,冬油菜在秋天播种春末收成;冬天平均气温为0~10℃,最暖日均气温在20℃以下的寒冷区域可种春油菜,春油菜品种对低温需要不十分严格,既能秋播夏收,也能春夏播种、夏秋收成,欧洲北部、北美加拿大与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冬天气候干燥、夏天冷凉湿润、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适合于种春油菜。油菜对土壤需要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须使用正确的耕作办法和适当的种植技术,就可获得高产。油菜能在土壤pH5~9.8范围内成长发育,在pH值为7的土壤中栽培产量最高。芥菜型油菜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能在土壤肥力差、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栽培。油菜对硼元素反应极为敏锐,土壤缺硼时,会致使死苗、死蕾或花而不实。

5种植技术

  油菜是国内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栽培方法分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两种,大多数种植地区主要使用育苗移栽方法。其主要手段如下;

1、肥足墒饱,壮苗移栽,合理密植。无论是苗床育苗还是大田育苗,都要做到肥足墒饱,土壤无病虫害。要按农时播种,并要喷洒新高脂膜,以保墒保肥效,防病虫害侵袭,促壮幼苗。移栽时选取根系发达、株体匀健的直立苗,合理密植。移栽后要喷洒新高脂膜,可以护叶面、保底商、防病虫、有效促进根系伤口愈合和飞速成长,并有效防寒越冬。

2、除草活土,肥墒并保,强体壮苔。入春返青后,要进行中耕除草,防土壤板结、保墒、排除水肥角逐,并喷洒新高脂膜,以增强上述功能成效。在蕾薹期要喷洒壮穗灵,以增强植株体营养运输通畅、壮苗壮蒂、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利于蕾薹形成,促进果荚迅速健壮地增长,为丰收奠定基础。

3、防治病虫,物化并用,重视成效。油菜一生多灾多难,病虫冗杂。在苗期主要应加大对菜青虫、蚜虫、地老虎、蝼蛄等害虫和霜霉病的防治,花期主如果防治菌核病和预防徒长,青荚期主要加大对蚜虫和白锈病的防治。对这类病虫害的防治,除用针对性较强的药剂外,还应加配新高脂膜,其防治成效倍增。

  

6保管办法

  新收油菜籽保管的四大办法,如遇阴雨天气不可以出晒,采取以下4种救急手段,以防霉变。

拌盐法

  将盐拌入新收成的菜籽中可以减少水分,抑制酶的活动,使脂肪不容易分解。每100克油菜籽里拌1克食盐,能在56天内保持它贮藏的稳定性,出油率仍能维持原来的95%。

密闭法

  菜籽脱下将来,立即用塑料薄膜密闭,形成了自然缺氧。用这种办法处置高水分的菜籽,虽然品质稍有减少,但可以使菜籽在710天内不生芽、不发热、不霉烂,能取得时间,待机出晒。

摊晾法

  将菜籽铺在晾晒器具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摊菜籽时,既要薄,又要匀,并且每隔1小时翻动1次。

烘干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烘干机烘干。但通入的热风温度不可以超越8085℃,不然,就会干扰菜籽水平。#p#分页标题#e#

7物种分布

  国内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成)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成)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区域,以内蒙古海拉尔区域最为集中。

  依据资源情况、生产水平和耕作规范,国家农业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并在其中选择优先进步区域或县市。其主要条件是:油菜种植集中度高,播种面积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为上游区占30%以上、中游区占40%以上、下游区占35%以上;区内和周围区域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

(1)长江上游优势区:该区包含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天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成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成长水平较高,耕作规范以两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1678千公顷 ,油菜籽产量307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27%、27%。

  四川历来有食用菜籽油的传统,因而油菜种植面积非常广,全省除去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与攀枝花以外,所有些地市都有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德阳、绵阳、眉山、遂宁、内江等地市。

(2)长江中游优势区:该区包含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信阳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适合油菜成长。主要耕作规范:北部以两熟制为主,南部以三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3702千公顷,油菜籽产量639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59%和 56%,是长江流域油菜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产区。

  湖北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位,种植地区在江汉平原、鄂东区域,主要在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孝感、黄冈、黄石区域。安徽菜籽主要种植集中在六安、合肥、滁州、巢湖、芜湖、安庆、宣城等地,基本上是在淮河以南及沿长江一带。湖南菜籽种植地区集中在洞庭湖平原,主如果常德、益阳、岳阳区域。

(3)长江下游区域:该区包含江苏、浙江、上海。是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日照丰富,光温水资源很合适油菜成长。其主要不利原因是地下水位较高,易导致渍害。土地劳力资源紧张,生产本钱高。其耕作规范以两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88.8万公顷,油菜籽产量204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14%和18%,是长江流域菜籽单产水平最高的产区。苏、浙、沪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港口贸易活跃,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

  江苏菜籽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包含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丘陵区域。浙江菜籽种植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区域,二是浙南的衢州-金华区域,两区域菜籽产量约占浙江总产量的85%。浙江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降低,尤其是杭嘉湖区域因为工业飞速发展,降低幅度更大。

(4)沿江区域因为气候、土壤的不同,油菜每年的收割时间不尽相同。长江上游区域要早于中游区域约15天左右,中游区域比下游区域要早20天左右。长江下游区域正长期景在5月底6月初开始收割。通常情况下,长江上游区域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结束的时间是46月,约90天时间。长江中游区域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结束的时间是56月,约60天时间。长江下游区域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结束的时间是78月初,约30天结束。

8生物柴油概述

  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籽直接转化生物柴油技术,9日通过了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别。专家组觉得,该项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加快中试开发,尽快达成产业化。

  国内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进步替代能源很迫切。以菜籽油等为材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和用在我省相继开发成功。但其生产本钱高、环境污染紧急,一直是妨碍该技术产业化开发的一个世界难点。

  由华中农业大学习生物质能研究中心吴谋成教授设计的以菜籽为材料、不经压榨直接提取油脂并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工艺路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专家觉得,该工艺路线科学合理,生产过程中不产生过多的废水和废液。其借助制备生物柴油后的饼粕提取浓缩蛋白,并从提取浓缩蛋白的废液中连续收购植酸、多糖、多酚的综合加工工艺,国内外未见报道,并大大提升了油菜籽的综合借助价值,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强、应用前景广。#p#分页标题#e#

  油优势

  油菜籽转化生物柴油优势有:

1、油菜籽比废弃油脂生产工艺更为简单,生产本钱大大减少。

2、减除去传统的榨油工序,易获得,生物柴油的生产材料来源愈加广阔。

3、在生物柴油的转化过程中使用了高活性的固体催化剂,不只易于离别,而且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水和废液,降低了二次污染。

4、可从制备生物柴油后的饼粕中提取浓缩蛋白的废液中连续收购植液、菜籽多糖、菜籽多酚,这将大幅增加企业收入。

9意义

  在每个学校中假如有同学称呼你菜籽或油菜籽,别大惊小怪,不是在骂你,而是说你相当有才。

  另外,因菜籽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左右逢源,且本身富含脂肪,意味着你富有且能左右逢源。

10榨油步骤

  第1步,菜籽的清理干燥:在进入榨油机之前假如不清除油菜籽中夹带的泥土、茎叶等杂物,不但会干扰油脂和饼粕的水平,而且会吸附一部分油脂,减少出油率。假如油菜籽中夹有砂石、金属、麻绳等杂物,更会引起机件磨损等,诱发生产事故,影响工艺成效。

  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尽可能除去杂质,个别含水量高的菜籽果,为了剥壳便捷,进行干燥处置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2步,热处置:热处置是提取油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包含生坯的湿润和加热,在生产上称为蒸坯或炒坯, 蒸炒后的坯称为熟坯。生坯凡经热处置后压榨的称为热榨,不经热处置者称为冷榨。菜籽主如果热榨。热处置的成效好坏对整个制油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出油率的高低与油品、饼粕的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第3步,压榨:榨油机圆榨条呈锯齿形的曲线和锥面,菜籽在被压榨的时候,遭到榨螺的推进和挤压使榨螺和榨笼内壁空间的体积不断变化,在榨笼的后部因为排列有圆榨条,榨笼的内壁呈锯齿形,料坯在这里交替地遭到压榨和放松,料坯的结构不断遭到调整,得到均匀翻动,使未被榨出的油或榨出油较少的料坯有较多的机会充分遭到压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呼伦贝尔油菜籽: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2/15/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