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茗茶的基本介绍嘉应茗茶是广东梅州的著名绿茶品牌,它代表着梅州区域的优质茶叶商品。嘉应茗茶得名于梅州的古称“嘉应”,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该品牌自2012年起由梅州委提出塑造,旨在整理当地茶叶资源,将它培育成为具备鲜明梅...

嘉应茗茶的基本介绍
嘉应茗茶是广东梅州的著名绿茶品牌,它代表着梅州区域的优质茶叶商品。嘉应茗茶得名于梅州的古称“嘉应”,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该品牌自2012年起由梅州委提出塑造,旨在整理当地茶叶资源,将它培育成为具备鲜明梅州特点的驰名品牌。
梅州坐落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壤多为红、黄壤酸性土,如此的自然条件很合适茶树的成长。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当地茶叶产业的进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只加强了科技革新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而且还积极推行农商品品牌策略,帮助农民提高茶叶加工技术和销售能力,提升了茶农的收入水平,促进了茶叶产业的长远进步。
嘉应茗茶的主要产区包含梅州的嘉应山一带。它的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清爽优雅,口味鲜爽且回甘持久。依据不一样的制作工艺,嘉应茗茶包含了碧螺春、银针、黄茶等多个品种,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味,可以满足不同买家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嘉应茗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梅州政府于2015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展会上,正式授权首批14家企业用“嘉应茗茶”品牌商标,这类企业均达到了出口欧盟的规范,代表了梅州区域茶叶企业的较高水平。
商品特征
嘉应茗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而著称。客家绿茶作为嘉应茗茶的主要品种之一,具备清汤绿叶、高火甜韵、滋味醇厚、香高持久、鲜爽回甘等特征。
历史民俗
嘉应是梅州的古称,而嘉应茗茶则是梅州茶叶的杰出代表。梅州地处中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土,这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梅州成为了一个十分适合茶树成长的区域。据史料记载,梅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明清时期更有“八大历史名茶”之说,这类名茶在国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华侨市场享有非常高的盛誉。
到明代,茶叶生产已遍布全市。清代期间相继出现多个名茶产区,被誉为八大历史名茶,包含梅县清凉山绿茶、兴宁官田绿茶、五华天柱山绿茶、丰顺马图绿茶、平远锅叾绿茶与南台绿茶、蕉岭黄坑绿茶和大埔西岩乌龙茶。明清时期的客俗结婚典礼,视茶叶为吉祥物,摆设于洞房中。
1860年汕头辟为商埠后,梅州的茶叶远销东南亚,其中梅县清凉山绿茶深受买家欢迎,在华侨中享有盛誉。但抗日战争时期,因汕头沦陷、出口中断、茶价下跌及连年战乱等缘由,茶叶生产遭到严重干扰,仅限于山区或寺庙零星种植。
20世纪60至70年代,蕉岭、梅县、兴宁、大埔、五华、丰顺等地相继兴办以茶叶种植为主的茶场,同时在进步小叶乌龙、锅叾水仙等地方品种的同时,引进云南大叶、梅占、凤凰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改革开放后,梅州茶叶生产飞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茶叶类型以客家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其他茶类一同进步。
2015年,在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展会上,梅州农业部门正式授权首批14家企业用“嘉应茗茶”品牌商标,以此来推广客家茶文化和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近年来,梅州积极借助山地资源大力进步茶叶生产,提出塑造客家绿茶、富硒红茶和客家乌龙的商品进步方向,并规划建设了4个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区嘉应茗茶产业基地是一个要紧的项目,总投资达到1亿元人民币,旨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并健全加工、品牌、包装和销售互联网。
截至2018 年底,梅州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4.96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产量达到1.97万吨;到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总产量2.6万吨,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