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盛锡福帽子

盛锡福帽子的基本介绍盛锡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最早它是天津盛锡福总店的一个分号,开始营业于1937年。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优质而著称于世,遭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改革开放促进了盛锡福的进步。盛锡福帽子不只雄...

盛锡福帽子的基本介绍

盛锡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最早它是天津盛锡福总店的一个分号,开始营业于1937年。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优质而著称于世,遭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改革开放促进了盛锡福的进步。盛锡福帽子不只雄踞于国内市场,还远销美、德、法、加拿大、新加坡等国。

盛锡福的毡帽制作,从甄选66支以上羊毛开始,加工制作一顶皮帽一般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处置。经碳化、除杂和毛、梳纺、织坯、压坯、卷洗、整缩、染色、抻顶、放边、浸胶、定型、磨光、模压等72道工序完成。其中织坯、染色、制浸胶是最主要的三道工序,技术含量非常高,决定着整个帽品的品质,特别要凭人的技艺水平和学会的熟练程度,使毡帽的优质生产打造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配活儿需要毛的倒向要一致、毛的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毛的颜色软硬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如顶刀、人字刀、月牙刀、梯子刀、斜刀、弧形刀、直刀、鱼鳞刀等种种刀法千变万化、应用灵活;缝制时需要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都要缝对缝、十字平,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需要不一而足。

这类复杂而又严格的制作程序使盛锡福皮帽成为外形美观、端雅大方、考究精致并穿着打扮舒适的帽中精品,曾多次为历届国家领导人制帽,并馈赠国际友人,也深受广大买家的喜爱,“头顶盛锡福”成为大家在生活上追求高质量的一种象征。

商品特征

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优质而著称于世,遭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江泽民主席与朝鲜金日成主席、印尼苏加诺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首脑都曾在盛锡福定做过帽子。

历史民俗

“盛锡福”创始于1911年,创办人刘锡三,号锡三,小名来福。1912年,他和友人合资在天津估依街开办了“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经营了六年。1917年,刘锡三从东洋银行得到一笔可观的贷款之后,在天津法租界选好店址,把盛聚福改为盛锡福——“盛”取交易兴盛之意,“锡”和“福”均取自刘锡三的大号和小名。至此有了盛锡福的名号。

刘锡三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大家剪掉清朝遗留的长辫,摘掉瓜皮小帽,总要有新式衣帽替换。刘锡三当令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所以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皮帽制作支撑着盛锡福的半壁江山,二三十年代,盛锡福先后在各地设立20多家分店,王府井大街196号的北京盛锡福帽店,就是天津盛锡福帽店于1937年在北京开设的分号。

开创者刘锡三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聘请行业内的高级技师,并吸收国内外出色的制帽技术,博采众长,最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在1929年菲律宾举办的“马尼拉嘉年华会”上,盛锡福“三帽”牌草帽获得金奖。1934年又在巴拿马国际展会上获大奖。一时间,“三帽”牌帽子被誉为“国货之光”,盛锡福“帽业专家”“制帽大王”的称号享誉海内外。一些社会名流曾为盛锡福题写书额,其中由吴佩孚书写的“盛锡福”牌匾一直挂到目前。

盛锡福进步百余年,一直都在广泛吸纳出色的传统皮毛加工技艺,应用于适应时尚样式的皮帽加工中,并在吸收融汇中加以改进。在传承上,盛锡福也没局限于父传子式的家族传承模式,而是在生产加工中以师授徒、代代承袭,适应市场需要乃至引领时尚,成为一项拥有悠久历史又不乏年代生命力的出色手工技艺。

获奖荣誉

1929年,盛锡福毡礼帽在非律宾举办的马尼拉嘉年华会上获头奖;

1934年在巴拿马国际展会上获大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也多次给盛锡福的帽品以奖励。当时的名人政要纷纷以“冠冕吾华”“ 名驰中外”“强国之基”“国货之光”“冠盖中西”等题词,表达对盛锡福的称赞。

1991年盛锡福获“北京国际展会金奖”;

1994年获“亚洲及太平洋国际展会金奖”;

被国务院授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国家商务部批准盛锡福为“中华老字号”。

2008年,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盛锡福帽子: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1/2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