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亭起酥的基本介绍“起酥”是义乌人最难忘怀的中秋味道,也是一代又一代义乌人的乡土记忆。义乌人最喜欢的莫过于那酥酥软软、绵香四溢的义亭月饼。“月饼”在义乌当地方言叫“起酥”,而义亭的“起酥”在义乌最为出名,因而又被叫做“义亭起酥”“义亭油酥”...

义亭起酥的基本介绍
“起酥”是义乌人最难忘怀的中秋味道,也是一代又一代义乌人的乡土记忆。义乌人最喜欢的莫过于那酥酥软软、绵香四溢的义亭月饼。“月饼”在义乌当地方言叫“起酥”,而义亭的“起酥”在义乌最为出名,因而又被叫做“义亭起酥”“义亭油酥”,具备浓浓的义乌当地特点。
义亭是义乌的“粮糖之乡”,早在1954年的时候,义亭供销社食品厂就成立了月饼生产作坊,在那个只有白糖馅料的年代,月饼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奢侈品。目前每年阴历7月初至中秋节,是月饼制作最繁忙的日子,作为义亭镇的特点商品,义亭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月饼的浓香。
“义亭起酥”制作工序复杂,工艺考究,需要经过配料、和面、起酥、包馅、盖红章、烘烤……完成一个月饼要几十道工序,而这类工序均沿用了传统古法手工制作,这就是义亭土月饼拥有松、酥、香等特征是什么原因。色泽金黄、皮薄馅大、红印加盖,被叫做“起酥”的义亭月饼,是老一辈义乌人中秋时最难忘怀的味道,承载了一代代义乌人的乡土记忆,是义乌传统小吃的典型代表。
义亭起酥最大的特点是那层层的酥皮,因此饼皮是起酥制作过程中的重头戏。一张面皮分为两部分,一块是加了猪油、麦芽糖、温水、中筋面粉的水油皮;一块纯用猪油和低筋面粉揉成的油酥皮。将一块水油皮和一块油酥皮,包裹起来重叠、擀制、再重叠,最后将馅料丸子裹入其中,搓圆按扁再印上红章,便可入烤箱烘烤了。出炉后的起酥,一层油酥皮一层水油皮,分为30多层,层次分明,一口咬下去,酥脆绵软,回味悠长,伴上甜滋滋的馅料,堪称绝配。
义亭起酥是传统苏式月饼,伴随买家愈加重视养生,愈加追求口味的变化,月饼的馅料也日益丰富。现在,义亭土月饼除去最为传统的白糖口味外,还衍生出黑芝麻、白果、核桃、椒盐、肉松、木糖醇等10多个品种。同时,为了更好迎合现代消费市场,义亭起酥家族还新增巧克力味的蛋黄肉松馅等奇特口味,并尝试向流心月饼等高档市场迈进,以满足不同买家需要。而在包装上,义亭起酥也开始精致化。
义亭起酥制作工艺精细,生产出来的起酥口味好,价格也适中合理,深受广大买家喜爱,商品畅销金华区域及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
商品特征
义亭起酥,饼像他的名字一样,最大的特征就是“酥”。义亭起酥的酥皮由面粉、麦芽糖、猪油调制而成。层层酥皮将满满的内馅包裹起来,一口咬下去酥皮和馅料在口中混合,甜咸可口,重油多糖而不腻,真的是人间美味。
历史民俗
相传元代时,中原广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筹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中秋节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再派人分头传送至各地起义军中,公告他们在中秋节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晚上,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成星火燎原之势。非常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明朝打造后,朱元璋为纪念起义成功,下令在中秋节这天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得愈加精细,品种也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佳品。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