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栗羊羹

栗羊羹的基本介绍栗羊羹曾是天津特点小吃,天津当地也叫栗子羹,口味香甜细腻,虽然叫栗羊羹,并非羊肉做的羹,而是一种素食小吃,是用红小豆做成细馅,加糖制作而成。古时候的栗羊羹,还真有“羊”,也确实是“羹”。唐朝时,刚开始的栗羊羹是加入羊肉煮成的...

栗羊羹的基本介绍

栗羊羹曾是天津特点小吃,天津当地也叫栗子羹,口味香甜细腻,虽然叫栗羊羹,并非羊肉做的羹,而是一种素食小吃,是用红小豆做成细馅,加糖制作而成。

古时候的栗羊羹,还真有“羊”,也确实是“羹”。唐朝时,刚开始的栗羊羹是加入羊肉煮成的一种羹汤。但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因僧侣不吃肉食,便用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羊肝的形状。日语“肝”“羹”发音类似,于是,“羊肝”就说成“羊羹”,在茶道时尚时成了著名茶点。在丰臣秀吉年代,豆沙羊羹最为风靡。日本羊羹以红豆为材料,其后进步为栗子、番薯等不同款式羊羹。在栗羊羹中加入肯定比率的栗子面,遂为羊羹之精品。

“羊羹”这名字不见经传,一直到近时北京仿制,才出现市面上。这并非羊肉什么做的羹,乃是一种净素的食品,系用小豆做成细馅,加糖精制而成,凝结成块,切作长物,所以实事求是,理应叫作“豆沙糖”才是正办。但这在日本(由于这原是日本仿制的食品)一直是如此写,他们也感觉费解,加以说明,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豆沙糖在中国本来叫作羊肝饼,由于饼的颜色相像,传到日本,不知因为什么传讹,称为羊羹了。虽然在中国查不出羊肝饼的故典,未免缺恨,不过唐朝年代的点心有哪些种类,到今天也实很难查清,所以最好承认,算是适当的说明了。

商品特征

口味沙性细腻,栗味纯正浓厚,甜度适中可口。

历史民俗

唐朝时,刚开始的栗羊羹是加入羊肉煮成的一种羹汤。但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因僧侣不吃肉食,便用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羊肝的形状。日语“肝”“羹”发音类似,于是,“羊肝”就说成“羊羹”,在茶道时尚时成了著名茶点。在丰臣秀吉年代,豆沙羊羹最为风靡。日本羊羹以红豆为材料,其后进步为栗子、番薯等不同款式。在栗羊羹中加入肯定比率的栗子面,遂为羊羹之精品。

做法

(1)将栗果洗净,去除杂质,煮熟后捞出控水,放在席上晒干或烘干。干燥后破碎,用风车吹去皮,用碾或粉碎机加工成粉末,过120目筛制得栗子粉。

(2)红小豆洗净后水煮一会儿加碱,倾去碱液(除去黏液),用清水洗净,加水用汽浴锅煮2h至开花。将煮烂的小豆和水一同送入钢磨磨碎,用细箩纱使豆沙与皮离别,将豆沙用离水甩干至手握成团、离手即散的程度,一般100kg小豆可出180kg豆沙。家庭加工可用铁锅在煤火上煮,煮烂后放在20目的铜丝筛中用力揉搓去皮滤沙,将豆沙装进布袋挤压,除去水分。

(3)将琼脂放入20倍的水中,浸泡10h后加热至化开。加少量水将糖化开,加入琼脂,当琼脂和糖溶液温度达120℃时加入栗粉豆沙及用少量水溶解的苯甲酸钠,搅拌均匀。熬到温度150℃时,离火注模。注意温度不可超越106℃,不然不等注完模就会凝固。用汽浴锅煮,重压在405.2kPa的状况下约煮45min,也可用铁锅明火煮制。整个熬制过程要不断进行搅拌,预防焦糊。熬好的浆用漏斗注进衬有锡箔底的模具中,放入通风柜冷却成型,待充分冷却后即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栗羊羹: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4/04/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