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山西台怀镇简介和历史

景点介绍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由于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国内佛教刚开始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

景点介绍

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由于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国内佛教刚开始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传闻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

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释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

因为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因此,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目前五台县共有寺庙四十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这类寺庙是: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罗喉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慈福寺、殊像寺、龙泉寺、镇海寺、南山寺、善财洞、黛螺顶、观音洞、寿宁寺、碧山寺、广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广化寺、三塔寺、金阁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时,台怀镇及其附近已经塌毁但遗迹尚存的寺庙还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栖贤寺、万佛洞、洪泉寺、宝塔寺、灵峰寺、清凉寺等。

台怀镇的东面有一座常常隐没在云雾中的小山峰,人称黛螺顶,亦称“青峰顶”,以山色青翠故名。山顶有寺原名佛顶庵,清代将来改称黛螺顶寺。寺内供有“五方文殊”像。这处高约四百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项的象征。

“以五顶山高路遥,有不可以尽到者,至此犹至五顶也。”朝台的佛教徒,假如体力不支,不可以遍临五个台顶,登上黛螺顶便称作“小朝台”。黛螺顶是朝山佛教徒必须要登临朝拜的地方。黛螺项背靠耸入云端的东台望海峰,下临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顶古树参天,景致绝佳。清代的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一年登临黛螺顶后曾赋七律一首,诗曰: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舍黎终未识真宗。

乾隆手书的这首诗刻在黛螺顶寺内的一座汉白玉石碑上,诗中所说的“千年不老松”在大雄宝殿之前,高达三十多米,直冲霄汉,独秀干林。

佛教徒觉得,台怀镇是文殊菩萨现灵说法的主要场合,佛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与其一万眷属也居住在台怀附近。台怀镇南一里有一座小山叫梵仙山,山顶有寺名梵仙寺。梵仙山的悬崖之上,有很多人工凿成的小石洞,佛教徒说此乃是文殊菩萨弟子们的居舍。

台怀镇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中心,清康熙时,曾于台怀镇打造了专供朝拜五台山用的行宫一座。行宫坐落于今塔院寺前,规模宏伟壮观秀丽,占地约三百亩,当地人俗称皇城,目前尚保留有行宫宫门的遗址。

为了保护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和行宫,在清代,台怀镇曾设有“巡政厅”和“城守厅”,城守厅配备有马军和步兵,其武官为正七品。

在五台山区,气候最寒冷的地方是五大台顶之上。第二就数台怀镇了。台怀镇海拔1700米,是高寒山区,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朔风怒号,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42度。7月酷暑的盛夏,这里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度,每当早晚和气候突变时,甚至要穿棉农;而当地的老人,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裤。台怀镇的夏季,山青水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气候凉爽宜人,的确是“曾无炎暑”的“清凉胜境”。

台怀镇从南到北有三条街,依次是营坊街、太平街和杨林街。营坊街是清代城守厅驻军的地方,太平街的两侧以前都是为寺院和蒙藏朝山信徒生产银器、铜器和铁木器的手工业作坊和门店,杨林街则是一条商业街。以后,台怀镇计划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寺院集群区,进入寺庙集群区,清静幽雅,使人超凡脱俗,如入玉宇琼宫之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山西台怀镇简介和历史: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9/05/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