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华特产网

中华特产网
汇集全国生活信息,旅游景点大全,生活百科知识

上元观红豆腐

上元观红豆腐的基本介绍陕西汉中城固县上元观红豆腐以优质黄豆为材料,以卤水(当地人称之为浆水)点制豆腐,压榨后将豆腐切为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红叩、桂皮。良姜、砂仁等30多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晾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

上元观红豆腐的基本介绍

陕西汉中城固县上元观红豆腐以优质黄豆为材料,以卤水(当地人称之为浆水)点制豆腐,压榨后将豆腐切为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红叩、桂皮。良姜、砂仁等30多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晾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密封。坛体埋入地下,夏遮阳、冬保温,借助自然气温调节坛内温度,促进二次发酵,存放三年而成。

商品特征

1、地域特点:上元观镇雨量充沛,水份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质独特,制作的豆腐细腻嫩自,口味香甜。制作的红豆腐外表枣红色,内呈杏黄色,味微辣、味咸,清香爽口,与独特的地域特点是分不开的。

2、材料特点:城固属亚热带区域,夏天日照长,热量充足,雨水适度,昼夜温度较大,成长的材料黄豆和中药调味品,均属绿色天然食品材料,生产的每百克红豆腐中,含蛋,白质20克,氨基酸态氮0.8克,在摄氏20度以内,可保鲜五个月以上,如在盛装红豆腐的容器中浇上少许煮沸的植物油,可保鲜1--2年。

3、工艺特点:上元观红豆腐,从豆腐的制作到红豆腐成品,从器具到工艺步骤,基本是原始的传统工艺和作坊式生产,是古老的地道的民间传统工艺。

4、商品特点:上元观红豆腐,使用传统配方,用近三十种中药和调味品制成,并封闭三年之久,商品与四川、湖南、北京等地的豆腐乳、奥豆腐、卤豆腐相比更具备口味醇正,色鲜味美,入口细腻,口味悠长,健脾开胃,补钙强身,帮助消化,增进食欲,预防癌症、肠胃病等特征。

历史民俗

清公元1807年(嘉庆十二年),上元观衡家二品夫人衡寡母,为给干娘慈禧太后送礼物而犯愁。思前想后,最后选定了当地特产上元观老街檀木根作坊制作的红豆腐。于腊月进京送给干娘慈禧太后,太后一吃感到清香爽口,食欲大增,对“红豆腐”大加赞赏,衡寡母回到上元观,重金招来檀木根,在上元观老街修建红豆腐作坊,起名字“庆丰恒”(恒乃衡之意)。很多做起了红豆腐,并把“庆丰恒”制作的红豆腐当贡品每年进贡朝廷。从此“庆丰恒”作坊知名度愈加响,买卖越做越大,带动上元观周围区域红豆腐的制作。

1932年12月,徐向前元帅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进驻上元观,老百姓把红豆腐作为礼品送给红军官兵,广大指战员食用后赞不绝口。

1938年3月,国民党军政部第八临时教养院迁驻上元观,红豆腐作为当时的地方名菜倍受青睐。

1951年6月,红豆腐作坊被城固县农会收编。

1951年12月,县政府把红豆腐作为地方名牌商品,送往朝鲜抗美援朝战场慰问援朝官兵。

1952年4月,收编“庆丰恒”作坊组建城固县供销合作社上元观红豆腐厂,并迁址鸭儿池到今天。

1985年11月,注册为上元观牌红豆腐,商标号244376。

1987年,申报为陕西优质食品奖。

1996年2月,被中国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上元观牌”红豆腐为地方名品。

做法

红豆腐制作

1、下料,将压榨成形的优质豆腐,砌成尺寸3cm的正方形。

2、消毒,将豆腐方块放入竹笆木架或木箱内用60°--70°纯粮酒消毒。

3、发酵,加温30℃--40℃,发酵10--12天。

4、拌料,把花椒、草果、大香、红叩、白叩、黑胡椒、白胡椒、毕卜、良姜、桂皮、香草、紫草、茴香、沙仁、草叩等近三十种辛香料粉碎成面,拌入发酵期满的豆腐块上。

5、晾晒或烘烤,将拌料后的豆腐块,放在竹簿上晾晒或木架上烘烤,干度达到95%以上。

6、入缸:将缸埋入土内30cm,把加入辛香料的干豆腐块,加软水,黄酒、甜酒,比率为每百斤晾晒或烘烤的干豆腐块加调料水50斤,黄酒,甜酒各500克。

7、封闭,用稻谷草节,堆放在粗布袍裹的竹芭上(紧挨豆腐块),用黄泥封缸口三年。

8、出厂、打开缸口,把制作好的红豆腐成品,按1000克、800克、500克、400克、300克、125克等不同重量,装入不相同种类型的坛、罐、瓶、篓、盒箱中,包装出厂。

上元观红豆腐的获奖荣誉

1981年全国调味品评比会上被评为相同种类商品3、。

1990年货10月荣获陕西汉中“金马奖”

2000年荣获陕西名优商品企业奖

2007年中国国际营养保健预防研究掌握推荐商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华特产网 » 上元观红豆腐: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7/22/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