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松针的基本介绍安化松针产于湖南安化县。据文献记载,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了。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芙蓉江竹枝词》,「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箱,芜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

安化松针的基本介绍
安化松针产于湖南安化县。据文献记载,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了。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芙蓉江竹枝词》,「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箱,芜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采制茶叶的景观。所制「芙蓉青茶」和「云台云雾」两茶,曾被列为贡品。安化松针,成品内质香气馥郁,味醇鲜爽,汤澄碧绿,叶底嫩匀。安化县早在宋代产茶已非常兴盛。
营养成分
减肥降脂保健功能
人体进食很多脂肪后,部分脂肪在胃肠,腹膜内堆积,早期腹部肥胖。当脂肪过多,被动员到肝脏氧化、可使肝脏中的脂类增多,且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部分脂肪经转化后变为:总胆固醇、酯、甘油三脂等。脂质在体内增多了,胆固醇在动脉壁上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硬化,血流不畅。
在现代日常,伴随大家的生活不断改变,中国肥胖者也不断增多,因此,养生保健、关爱健康也提到了大家的日常。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病在不断上升。人体脂质代谢障碍的危险原因包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脂质代谢障碍,缺少活动的生活方法可致使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系统疾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200mg/dl(5.2mmol/L)的病人病死率显着升高,而且当总胆固醇水平达到240mg/dl(6.24mmol/L)时,病死率急剧上升,在200mg/dl(5.2mmol/L)以上每增加50mg/dl(1.3mmol/L),心血管的病死率就会翻一翻。可见人体脂质过氧化,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国内研究表明,花茶内含的茶多酚和B族维生素,它可以使甘油三脂减少50%。同时能增加胆固醇的氧化,增加粪便中性固醇的排泄,妨碍游离胆固醇的脂化用途而降低脂蛋白的合成。花茶还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即是人体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在消耗氧的同时产生的一组有害物质,)。减少或降低胆固醇的摄入,有非常不错的氧化脂肪、减少脂质。常常适当饮用花茶是促进健康减肥降脂的有效方法之一。
增强心脏血管保健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易患原因是高龄、男士、高血脂、高血压、抽烟和糖尿病。其考虑是该动脉内膜和部分中膜的血提供是管腔直接供给。血中氧和营养物质直接透入内膜和中膜。因而脂质亦易于透入,加之循环血液血小扳聚集率增加,发生释放反应,导致冠状动脉粥样器质性狭窄和心肌缺血,心肌活力降低。部分病人可直接由冠状动脉痉挛,冠脉供血降低,产生一系列副反应。近年来在中国冠心病死亡率:男士约42/10万—49/10万。女人约为31/10万—32/10万;男士死亡率高于女人;城市高于农村,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见冠心病、心肌梗、脑溢血和脑血栓等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紧急的威胁。花茶中含有些茶色素、维生素C等具备降低组织胆固醇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同时还有扩张周围血管、预防血栓形成。能够帮助预防血管阻塞性病变和病情的进步。也可用途于心肌梗塞后预防复发和预防动脉血栓栓塞。对于中老年人饮用花茶极有好处,能有效地保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病。天天能坚持饮上花茶,培养一种好习惯、可使原有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原因减少约45%。
商品特征
外形劝直秀丽,翠绿匀整,,其形状宛如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条索长直、圆浑、紧细,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可耐冲泡。叶底匀嫩。形质俱佳,可耐冲泡,逗人喜欢。
历史民俗
安化古称梅山,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商品质好量多,早已驰名中外。安化在1072年建县以前已有产茶记载,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说:谭州茶中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曾销往湖北江陵、襄旧一带。五代毛文锡《茶谱》也说:“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清同治《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惟茶甲诸州县。”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朝廷将黑茶“天尖”、“贡尖”定为官茶,清道光年间定为贡茶,安化黑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买卖的主体茶,道光年间销售量约为3600~4000吨;元末明初,安化开始生产绿茶(烘青),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湖南贡茶140斤(合目前83.56千克),其中独列安化“贡芽茶”22斤(现13千克),后来称为“四保贡茶”。
讲安化茶不可以不提到安化人陶澍(1778一1839),道光年间曾任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写了多篇茶叶诗词,说安化芙蓉山有仙茶,品质佳。写于嘉庆二十年(1815)四首安化茶诗,共46句,是古今咏安化茶最长诗,诗中讲到茶的缘由、安化茶采制、安化茶命和强调安化茶品质、效果和历史地位。
清咸丰时,安化工夫红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展会荣获金质奖章。当时全县沿资江上起渠江,下至敷溪,沿岸约100公里范围内各埠茶行风靡时多达300余家,一片茶乡的繁华景象。以上史实,说明安化境内.茶树分布繁多,自然成长茂盛,并且在9世纪时,安化茶叶已有相当的产量,可以成批外销,而且品质非常不错,其开始生产的时期自然更早。安化是红茶之乡、黑茶之乡、砖茶之乡和针形茶诞生之地,过去湖南拟定工夫红毛茶标准样和黑毛茶标准样必选之地,在省内和国内具备要紧的地位。
安化松针的做法
安化松针的制作极为精巧,其制法有如玉露茶,具体操作分为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筛拣等八道工序。为了保证安化松针的品质,对鲜叶材料需要极高,采摘极为讲究,使用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叶,并且要保证没虫伤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除此之外为保证成品茶齐整,也不可以有节间过长及特别粗壮的芽叶,制作过程中,各道工序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1、鲜叶摊放:鲜叶按进厂先后和等级分别薄摊于篾盘内,置于阴凉、通风清洗处,使水分轻度蒸发,叶缘微卷(含水量控制在68%~70%)。
2.杀青:使用手工或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140℃左右,叶色呈暗绿,质柔软,有清香。出锅后飞速薄摊冷却。需要杀匀杀透,做到无红梗红叶及焦尖、焦边叶。
3、揉捻:杀青叶经摊凉后,进行手工或微型揉茶机揉捻,需要既要有茶汁溢出,初步成条,又要保护芽叶完整,用力或加压不可以过重,揉时不可以过长。
4、炒坯:揉坏使用锅炒或微型烘干机进行,温度为70~80℃,蒸发水分,浓缩茶汁,达七八成干,即为适度。
5、摊凉:将炒好的坯飞速薄摊于篾盘内,使茶叶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一般30分钟。
6、整形:这是决定安化松针紧细圆直重点工序。全工序在专用烘茶灶上的揉盒内进行。在特制的烘盒内需要严格控制盒温(50℃→60℃→70℃→50c→40℃左右),并使用不同搓揉手势,约经40分钟,含水量15%左右,使茶叶细长、紧直、圆润,色泽翠绿、显毫,整形似为适度。历时长而又要保翠绿保锋苗又带毫,困难程度是较高的,整形是掌控温度和变幻手势完美结合而成。
7、干燥:将整形适度的茶叶薄摊于烘盒内,使用35~40℃的低温慢烘(约40分钟)或用微型烘干机烘干,控制含水量在5%以内,并准时评审外形内质,按品质优次,随即用皮纸包好,存入生石灰缸内。
8、筛拣:为使外形美观,商品品质规格化,经存放2~3天后进行筛选,筛去碎末,拣去扁片弯条,准时按品种拼配,包装出厂。
获奖荣誉
1962年被评为湖南三大名茶之一;
1964年被寻求出国展览,获中外人士的好评;
1986年起先后两度被评为商业部名茶;
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展会金奖;
1989年3月7日的《中外商品报》头版对此作出了详细的报道,并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着名书法家李铎题写了茶名;
1988年还获得了湖南五名食品金杯奖;
1989年2月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商品;
1994年8月获乌兰巴托商工贸展会金奖;
同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联合评审,定为全国旅游商品;
从1991年至1997年,“安化松针”曾五度被评为省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