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峡砚,俗称三峡石砚或合川峡砚,使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嘉陵江沥濞峡段的天然峡石精雕细琢而成。峡石又名黑玉石,是全国与众不同的,分布于合川嘉陵江沥濞峡(俗称小三峡)东岸草街镇麻柳村(磨刀溪)后山一带。峡砚具备石质细腻,色泽淡雅,磨墨迅速,不...

钓鱼城峡砚,俗称三峡石砚或合川峡砚,使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嘉陵江沥濞峡段的天然峡石精雕细琢而成。峡石又名黑玉石,是全国与众不同的,分布于合川嘉陵江沥濞峡(俗称小三峡)东岸草街镇麻柳村(磨刀溪)后山一带。峡砚具备石质细腻,色泽淡雅,磨墨迅速,不损笔锋,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石料年久不风化的特征。峡石经重庆医学院徐国民教授化验,石内含有氧化铝,是削金切玉的坚硬金属,利于磨刀,清口利锋。雕刻艺大家用刻刀、钻子、手锤、磨具等工具,经过开采石材(洞采)、选材、构思、制图、初步造型、细磨、精雕、上色、抛光、评选、包装等十几道工序,使用平雕、浮雕、镂空雕、阴刻、钻花,与镂雕和浮雕等手法雕刻峡砚,商品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数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三峡石砚、金音石砚、虁砚)之首,2009年钓鱼城峡砚被列入重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峡砚雕刻技艺始于宋代,盛于清代,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钓鱼城峡砚就享有盛名,明代合州人吏部尚书李实用曾题诗赞峡砚:峡畔茅屋僻,巧工凿石盘;启墨龙云舞,运笔虎榜悬;石腻堪如玉,工艺圣手传;贵似翰家客,四宝居一员。近代知名人士及字画家如冯玉祥、于佑任、谢无量等亦题诗赞扬峡砚。峡砚被列入巴渝十二品,是当年上海四宝斋、徽州老胡开文和汉口邹紫光阁等大文具店的上品。新中国成立后,合川三峡石砚过去荣获四川旅游商品优质奖、国家外经部荣誉证书、重庆优质商品证书等。其中由合川设计雕刻的百龙戏龟峡砚为中南海珍藏品。 峡砚雕刻技艺传承的道路艰难曲折。宋代初期,合川当地从事砚台的制作人屈指可数,但雕刻技艺远近闻名。后来伴随南宋中晚期宋蒙交战,合川峡砚制作曾一度停止,到了明代才恢复了砚台的制作,到了明末,又因为战乱,工匠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外出,导致合川峡砚的制作再度终断。到清康熙年间,由湖广填川的移民与当地的明间艺人李银山又开始了从事这种手工雕刻工艺,近代的明间艺人从单一的方型、条型、小圆型演变为自然形状的各种异形体。新中国成立将来,民间雕刻艺人,将峡砚雕刻技艺传承到今天,从二十世纪80年代,峡砚由几个款式进步到目前的近百个品种,而今,雕刻工艺后继无人,整个合川当地从事砚台制作的艺人只有十位左右,雕刻技术面临失传。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峡砚工艺品公司,决意大力传承和弘扬这一出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峡砚制作后继无人和峡石自然资源降低等困境,成立合川峡砚行业协会作为会长单位,着力整理合川当地民间雕刻技术,重金聘请当地知名雕刻大师和国内知名设计师,潜心研究峡砚的雕刻技法,精心制作峡砚精品,不断开发和推广峡砚,把峡砚这一民间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合川峡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华特产网 »
合川峡砚:https://www.zsoute.com/news/202505/16/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