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1、主宰宇宙所有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当...
介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1、主宰宇宙所有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伴随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Engish synopsis
People eat Yuanxiao,or dumplings on this day,so we also call it Yuanxiao Festival(the Yuanxiao Festival i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Yuanxiao also has another name,Tangyuan It is small dumplings balls that made of flour. Tangyuan can be bolied,fried or steamed It tastes sweet and delicious.Whats more,tangyuan in Chinese has a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tuanyuan.It means reunion.
In the daytime of the Festival,people perform a dragon dance,a lion dance,and beat drums while dancing. At night,there are red lanterns,fireworks everwhere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And this festival means the end of Spring Festival.
1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字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风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的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导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15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将来这种佛教礼仪节日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历程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进步过程。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资料与民俗传闻,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遭到看重,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1、主宰宇宙所有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倡导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风俗伴随佛教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来自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期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获。直至今,中国西南一些区域的大家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伴随社会和年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到今天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1、主宰宇宙所有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来自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15日为上元节,7月15日为中元节,10月15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进步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新年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尤其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不过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正月是阴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15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p#分页标题#e#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大家要素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外出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风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
伴随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愈加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只风靡于海峡两岸,就是在国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愈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打造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如此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目前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海量。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感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大家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类名字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大家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伴随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愈加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
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故事:国内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该风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来自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15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新年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大家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2风俗
吃元宵
吃元宵的风俗来自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什么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由于这一天正是正月15日,将来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将来,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闻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大家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可以成真,终日烦恼。1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将来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p#分页标题#e#
兔子灯
南北朝时期,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即宁都县的前身)的县城。虽然时过境迁,但从大布村直至今还四处林立的祠堂就能想见当年这儿的富庶昌盛。千年的岁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遗风仍历历在目。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约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传承着。大布村民俗中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
火在原始社会就让人类奉茗神明般地崇拜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演绎成了灯和灯彩,渗透在大家的日常。
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只不过宁都灯彩其中的一种。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据当地人介绍过灯的民俗是明万历年间被村里一位罗姓商人,在扬州贸易时,迷上了兔子灯、扛灯(另一种大型花灯,灯中可装置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火力冲动人物可手舞足蹈灯彩艺术)的工艺,就装哑巴拜了制作这二种灯彩的师傅,辛勤伺候了师傅三年之久才掌握这门技艺带回大布。兔子灯的制作更简单,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扎,而精彩细腻的扛灯却成了村里一种传男不传女的祖传艺术。大布过灯的民俗兴于唐朝,大家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大家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大家所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过灯是大布村人集体的活动。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的晚上,是大布村人过灯的日子,也是大布村最热闹红火的日子。有5千多人口的大布村,每一家每一户都要扎一盏一母二仔抱成团的兔子灯。兔子灯是由三个并列的兔子头组成,中间的兔子更大,是兔婆,旁边二盏是小兔子。兔子灯是用竹篾做骨架,用红、绿、白三色的纸糊贴。兔身里安放一碗用茶油浸泡的白米,米中间放灯芯草,巡游时就点燃灯芯。过灯活动开始时,一家要出一个人擎着兔子灯地加入游行的大队伍。游灯的队伍是以二盏扇面灯领先,紧接着一条二十多米长的龙灯,最后是数以百人(早年村里无人外工时,是数以千计的人)提着的兔子灯气势恢弘地巡游。
在响彻云天的锣鼓唢呐声中,由近千人组成的游灯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家过户,穿街过巷、巡游在田埂上、池塘边,最后聚集在祠堂里。之后,村里人还会按家族按房分地分别去事先议定好的人家热闹一番,这类人家都是年前有喜事的,或是家考出了大学生或是取了媳妇,或是家添了新丁,主人家则要备好茶点酒席来迎接招待这类贺喜的乡亲,由于,兔子灯队伍的到来,是象征着乡亲们给家送来了吉祥如意的好运势。连续几天,大布村人都洋溢在欢乐喜庆之中,数以千计的兔子灯象繁星点灯,把这一方漆黑的天地址燃成了或长或圆或点或线或弯曲或成片的光明灿烂与辉煌火红。
猜灯谜
舞狮子,是国内出色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风俗起来自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时尚,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闻,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伴随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觉得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人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非常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风靡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双眼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进步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p#分页标题#e#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大家没办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时候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方法,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困难程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欢,也有困难程度较大的吐球等方法。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一样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海量,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觉得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大家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风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每件事平安。
描写元宵的好段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大家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漂亮。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些一律是玻璃的,有些清一色是牛角的,有些都是纱灯;有些各形各色,有些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其他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买卖,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客户招来。
汤圆热量高须慎食
因为汤圆多含很多油脂及糖分,热量非常高,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人切莫食用过多汤圆,以免导致身体负担,使原有疾病加重。
汤圆难消化不适合多吃
制作汤圆的糯米含较高支链淀粉,黏性高、不容易消化,患有消化道溃疡、功能型胃肠病、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与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儿童也不适合过量摄入。
用汤圆如何吃更健康
为降低热量,食用汤圆应防止用油炸的方法,并选择低糖内馅;不可以空腹吃汤圆,最好与稀粥、蔬菜等易消化食物一同食用,不要吃凉汤圆;吃汤圆后也不要立刻躺着,应活动一两个小时后再上床睡觉,以免消化不好的或导致吞咽妨碍。
3传闻
白蛇吃汤圆成仙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3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个时候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
东方朔与元宵女孩
这一则传闻与吃元宵的风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季,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筹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是什么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将来,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时愈加的思念家人。感觉不可以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去世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肯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p#分页标题#e#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测算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测算求卦。不料,每一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非常大恐慌。大家纷纷求问解灾的方法。东方朔就说:正月13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方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快点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常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块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仿佛满城大火,如此就能瞒过玉帝了。 除此之外,公告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开心,就传旨照东方朔的方法去做。
到了正月15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很。宫女元宵的爸爸妈妈也携带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的亲人团聚了。
这样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将来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由于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大家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另一个传闻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犹豫不决,大权日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里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获得联系,设计解除去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得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6主要食品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了解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元宵(rice glue ball),是用糯米粉等材料做成的圆形食品,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国内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时尚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老板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怎么吃亦不少,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元宵的制作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类型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南方人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萝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愈加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煮元宵也有方法:轻轻捏。 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如此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开水下。锅内水开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粘锅底。 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飞速改用文火,不然,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外熟内硬不美味。 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当的冷水,使之维持似滚非滚的状况。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如此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p#分页标题#e#
详细介绍一下:
肉汤圆
材料:适当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葱花。
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在锅中倒油少许,油七成熟时下肉末炒熟,加入酱油、胡椒、酒、姜末,入味后起锅装盘。
3.熟肉末凉后,加入适当生肉末、冬菜末、葱花,拌匀后放冰箱里冷冻,切小块为馅心。
4.将面粉加入适当冰水揉和,取一小块捏扁,包入馅心揉圆。
5.将汤圆下锅煮,火不适合过旺,见汤圆浮上水面即捞出。
6.在碗中放入适当的酱油、胡椒、味精、化猪油、葱花等,冲入适当高汤,将捞出的汤圆放入即可食用。
核桃酪汤圆
材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枣50克,面粉、桂花少许。
做法:
1.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成汤圆馅。
2.将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汤圆馅放在漏勺里,用凉水浸过,倒入簸箕内,用双手摇动,使汤圆馅沾满江米面,连续3次,即成汤圆。下入锅内煮10分钟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开水冲两次,剥去外皮剁碎,小枣洗净,用凉水浸泡12小时。
4.把江米、核桃仁、小枣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匀,用小磨磨一遍,成为细浆。
5.净勺放开水,下入白糖,上火见开,撇去浮沫,飞速将核桃仁浆下入,搅匀成粥状,至熟,盛于碗内,将煮熟汤圆捞入即成。
橙羹小汤圆
材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个,青红丝、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猪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匀,将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浆糊倒入,搓成馅,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粉,将浸过水的馅块放入滚动,滚成大小适中的汤圆。将橙子切成两瓣,挤出汁。
3.水煮沸时,倒入汤圆,汤圆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内。
拔丝小汤圆
材料:糯米粉300克,绵白糖300克,猪板油25克,青红丝、桂花、瓜子、芝麻少许,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实耗100克)。
做法:
1.将青红丝切碎与猪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馅。
2.将和好的馅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见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摇晃,反复3次即成生汤圆。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熟时,下入汤圆并用筷子拨开,漂浮后用漏勺捞起,用小勺拍开口。
4.将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许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黄色时下入汤圆,离火颠勺,撒入青红丝、芝麻等即成。
酒锅汤圆
材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条25克,青红丝、挂花酱、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红丝、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酱、猪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浆糊,倒在一块搓成馅,拍紧成块,再切成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进水浸一下,放在箩筐内的糯米面上,用手摇动,使糯米面挂在剩馅上,连续多次,摇成玻璃球大小的汤圆。
3.待锅内清水烧开后,将汤圆下锅,汤圆浮起时,加入白糖,连汤一块倒入已备好烧酒的酒锅内,将酒锅端于桌上,再将锅内酒点燃。
其他食法
元宵除去煮食外,还有多种食法:
油炸元宵 若是生元宵,可将元宵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如此炸出来的元宵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油炸元宵时,有时会发生元宵在油锅里忽然炸裂溅伤人的现象。如在元宵下锅前用针在元宵上扎两个小针眼,即可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炸时要用小火温油,如此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p#分页标题#e#
拔丝元宵 将元宵炸好备用。用食油滑锅底,放入白糖和适当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当糖稀冒大泡呈黄色时,放入炸好的元宵,与糖稀搅拌,飞速出锅,趁热食用,宛如金珠缠丝,别有情趣。
着装元宵 将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锅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滚粘均匀,出锅上盘,逐个摆开,互不粘连,冷食、热食皆宜。
蒸元宵 将元宵摆入抹了一层油的恣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便捷易行。
烤元宵 将元宵摆入抹有底油的金属盘内,连盘放进烤箱,烤至色呈金黄、熟透,取出装盘,以绵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
7小知识五则
1.轻轻捏: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如此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2.开水下:要用旺火将水烧开,然后将元宵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粘锅底。
3.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飞速改用文火,此时若还用旺火煮,元宵不断翻滚就会破裂。若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也易外熟内硬不美味。
4.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当的冷水,使之维持似滚非滚的状况,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如此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5.勤换汤:元宵煮过两三锅后,汤变稠,大大束缚了水分子的活动,应换水再煮。不然的话,就会熟得慢,易夹生。
8元宵品种
雪中送炭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一个清爽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好怎么吃哦。
玫瑰椰露汤圆
玫瑰椰露汤圆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的咯,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哦,椰汁、鲜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用途的芝麻汤圆,比较适合女生品尝咯。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就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但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石榴及燕窝等口味,这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味并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哦。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一般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的哦。
心汤圆
心汤圆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春节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和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保存起来。吃发时后最好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一般啊。
三色汤圆
三色汤圆是用草莓啊,胡萝卜汁啊还有就是绿茶啊放到汤圆皮或者汤圆馅儿里做成的。红萝卜汁相思汤圆,搭配着杏仁汁、绿豆沙等各种糖水来吃,很受大伙欢迎哦。
芒果奶黄汤圆
材料: 糯米粉 150 克 糖 100 克 冻水 95 克 芒果 2 个 奶黄 50克
制法:
1.将糯米粉、五十克糖 ,加入冻水,搓成糯米皮。
2.芒果切粒
3.将适合分量的芒果奶黄馅包进汤圆皮 4.放入油镬中以慢火炸至酥化。
备注: 馅料与糯米皮的最好比率为1:1,太多馅料吃时会太过腻口 。
9不同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根据风俗在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新年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种名字,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依据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所以从此记述来看,中国的元宵和汤圆本质上是非常类似的,以致于刘氏觉得是同一种东西,但事实上两者仍有相当差距。#p#分页标题#e#
在中国,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汤圆跟元宵存在着以下的分别:
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有素有荤;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目前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产。
一般元宵糯米皮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皮才吸收水份变糊。 汤圆的传统做法:水磨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然后把做馅的各种材料拌匀放在容器里备用,并不要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湿糯米粉粘性最强,只可以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汤圆因皮非常粘,旧时不容易保存,目前有了速冻工艺才出目前商店里。 元宵和汤圆的口味也不太一样。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元宵比汤圆的口味要粗一些。元宵的馅料较单一,汤圆的馅料则比较丰富。传统元宵馅料多为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枣泥、白果、果仁、杏仁、山楂等;汤圆的馅料甜的、咸的、荤的、素的都有,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又有肯定革新如加入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伴随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非常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材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有什么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需要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最强,只好使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些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非常粘,不容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目前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目前商店里。 而在台湾,汤圆一般是比较小的,且并无包馅,烹调时一般是加红糖和水一块煮,或是加入蔬菜和肉类等材料煮成咸汤圆。因此在台湾,元宵和汤圆本质上可说是不一样的东西,冬至时吃汤圆而元宵节吃元宵,而不像国内北方那样易于混淆。
10元宵忌讳
热量:元宵含很多油脂及糖分,所以热量非常高,对于体重过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都不适合过量摄取。对于痛风病病人,高油脂的食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病发生的可能。 四颗芝麻元宵的热量等于一碗饭的热量,而无馅小汤圆大约四十颗才等于一碗饭的热量,因此可以吃无馅汤圆降低热量摄取,或是以快步走一小时等运动方法消耗这类热量。
外皮:无论北方元宵或南方汤圆,其外皮均以糯米粉为食材。糯米含较多淀粉,黏性高,不容易消化,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孩子,在食用汤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以免导致消化不好的或吞咽妨碍。
馅:元宵馅多种多样,甜的、咸的应有尽有。
无论甜、咸馅,其中油脂含量均非常高,为求美味,常会用猪油。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病人血糖失去控制。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肾脏病病人病情,应特别注意。
汤甜馅元宵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里无需再加糖,以降低热量摄取。如果是无馅小汤圆,甜汤可以桂圆红枣汤或桂圆姜汤取代,除去可降低糖分外,也有补身驱寒的效果。
咸汤圆则可放小虾米及蔬菜,多一些钙质及纤维质的补充。但应该注意的是,汤中不要再放太多的油脂或调味料。
不适合食元宵的群体:
糖尿病病人:元宵含糖量较高,病人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只会加重病情,还能诱发酮症酸中毒。#p#分页标题#e#
溃疡病病人:吃元宵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紧急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容易消化,食后可致使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急性胃肠炎病人: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况,患者应吃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高烧病人:发热时病人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况,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然会加重病情。
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病人:这类患者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因此少吃为宜。
久病初愈者此时病人: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元宵不利于康复。
年老体弱者:这类人消化功能衰退,牙掉了,尤其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或许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幼儿: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健全,因此吃元宵时不可以整个地吃,要分成四分之一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必须要细嚼慢咽,以防不测。
元宵与汤圆的联系与不同:
汤圆是糯米粉制成的带馅的面食,制作汤圆的面皮和馅料选材多姿多彩。南方吃汤圆,北方食元宵。虽然都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但两者在做法上却有本质有什么区别。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将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包入馅料。而元宵是把馅作成方形小块,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箩筐中不停的摇晃,其间加入清水使糯米粉粘在馅上,滚成大小适中的圆球即可。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南方的汤圆则甜、咸、荤、素都有。
11选择和购买元宵
购买时必须要看清包装、厂商、日期和标志等。看包装有无破损或 外漏,是不是有仿冒驰名品牌包装问题;看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字、地址、邮编、电话等是不是齐备、详细;看食品是不是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不是标注 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同编号等资质批准文号;是不是有商品实行标准、QS标志等。另外,水平好的元宵包装袋内都要有托盘,如此可 以预防元宵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变形。
然后再看元宵的外观。先看色泽形状。好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而劣质元宵颜色暗淡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再看元宵有无裂痕。假如冷冻技术不 过关,元宵就容易开裂,如此的元宵水分和养分损失都比较大,口味粗涩。二是用手指轻轻摸一下元宵,假如元宵发软,说明已经解冻,如此的元宵口味和营养都会 大优惠扣。三是煮试。好元宵煮的时候不混汤、不粘连,非常快就会漂浮起来。而水平较差的元宵则容易混汤粘锅甚至发生破损。四是口尝。好元宵入口绵软。咬开 后,元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肯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味细腻黏糯,有弹性。而水平差的元宵入口粗糙缺少弹性,没有明显的流感,口味常常过于甜腻或者油味过重。
12吃元宵
元宵佳节将至,不少人家早已备上元宵,一顿吃不完,甚至连续几天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早餐、加餐甚至夜宵都必不可少。
俗话说过犹不及,其实说起吃元宵来也是一样。从营养学来看,糯米皮加上豆沙、芝麻、枣泥、花生等甜馅或鲜肉、菜肉等咸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的耐风寒季节食品。那样到底怎么样吃元宵,才能保证美味与健康兼收呢?
早餐不适合食用
元宵是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少营养素,除去热量和糖外并没太多其他营养。如此的食品第一是不合适当早餐吃。除去缺少营养外,还由于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容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比较容易出现消化不好的,而致使泛酸、烧心等状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顿一二两就够了
什么时间吃元宵还有不少讲究。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可以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降低其他主食的摄入,通常来讲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夜宵假如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这种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可以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立刻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p#分页标题#e#
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汤里。吃了元宵最好再喝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必须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假如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应该注意不可以太烫,也不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不然非常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有些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非常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风险更大。
13元宵煮法
假如元宵少,只煮一锅,可在开锅后加些冷水;如元宵数目多要煮几锅时,汤会糊化,要准时换水。此时换水不只熟得快,防夹生,也节省燃料。此法也适于煮速冻元宵。